

相册里的家国记忆
□ 叶 俊(福建,宁德)
我家的旧相册,是两本厚敦敦的册子,静静地躺在书柜的底层,抽出来时,总带起一股子淡淡的尘埃气。闲来无事,尤其是像国庆前后这般天高气爽的日子,我便喜欢将它们搬出来,一页一页地翻看。看的不仅是父母的青春,更是一座城,一个国,怎样从那些朴素的背景里,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车水马龙。
父亲早年留下的照片,多是黑白的。有一张格外清晰,是他刚参加工作时,站在单位大门前拍的,人自然是英气勃勃。我的目光,却总爱溜到他身后去。那大门是木制的,敞开着,能望见里头灰扑扑的墙壁。门外是一条土路,光秃秃的,路边似乎有些杂草。最远处,有几排低矮的平房,屋顶上竖着些参差不齐的烟囱。整个画面,是一种洗练后的素净,像一幅用铅笔仔细勾勒的素描,没有多余的色彩,线条也简单。父亲的笑容里,有一种那个年代特有的、充满希望的腼腆。
到了母亲的照片,色彩便渐渐鲜活起来,像是素描上敷了一层淡彩。有一张是她抱着幼时的我,在新建的公园里。她穿着一件那个年代时兴的碎花衬衫,背景里已经有了些疏疏落落的亭子和小桥。照片是彩色的,但颜色有些晕染,不像如今这般精准、浓烈。我注意到远处,已然立起了几幢楼房,方方正正的,像些巨大的积木。母亲脸上的笑容,比父亲那张要舒展得多,那是一种生活有了着落、有了盼头的踏实。
再往后翻,便是近十来年的照片了。背景陡然间复杂、喧嚣起来。父母站在摩天大楼的观景台上,他们身后,是纵横交错的高架桥,是一片望不到边的、钢筋水泥的森林。这些照片,像素极高,色彩饱满得几乎要溢出来。父母笑容里添了慈祥与满足,有时还会学着年轻人的样子,比个手势。他们成了这座巨变的城市的见证者,也成了安居于其中最普通的居民。从那张黑白照片里的土路与平房,到眼前这流光溢彩的都市,其间不过几十年的光景。这变迁,不是缓缓流淌的溪水,倒像是春潮带雨,来得迅疾而磅礴。
我常想,父亲当年站在单位门口时,可能怎么也想不到,脚下的那片土地,日后会成为贯通全城的地铁枢纽;母亲抱着我在公园嬉戏时,或许也未曾预料,那片荒芜的城郊,会崛起为繁华的商业中心。他们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,只是埋着头,勤勤恳恳地工作,本本分外地生活,日子过得如涓滴细流,并无甚惊奇。可就是这亿万个涓滴的日常,汇聚在一起,竟成就了这般波澜壮阔的洪流。这发展,是看得见,摸得着的。它就印在那一张张褪色或崭新的照片里,刻在父母逐渐花白的鬓发间,也回荡在今日街头巷尾那熙熙攘攘的喧嚣中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