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国庆的升旗仪式
□ 侯敬晨(辽宁,沈阳)
那年国庆,我忽然动了去北京看升旗的念头。抵京时已是凌晨三点。出得站来,凉风扑面,不由得紧了紧外套。街道上人影稀疏,只有几辆出租车在招揽生意。
越近天安门,人渐渐多了起来。有扶老携幼的一家子,有手牵手的情侣,也有如我一般的独行者。大家虽不相识,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,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。人群中偶有低语,但大都沉默着,只有脚步声汇成一股暗流,向着那片神圣的广场涌去。
到得广场,已是人山人海。我寻了一处稍偏的位置站定,四下打量。东方天际已泛出鱼肚白,城楼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渐清晰。人们翘首以待,脸上带着期盼的神情。有个小男孩骑在父亲肩上,小手不住地指向天空,仿佛在催促太阳快些升起。
忽然间,人群骚动起来。“来了!来了!”有人低声叫道。只见国旗护卫队从端门齐步而出,步伐铿锵,刀光闪亮。原本嘈杂的广场霎时静了下来,只听见军靴踏地的声音,整齐划一,如同擂鼓般敲在每个人的心上。我屏息凝神,目光紧随那抹鲜红。
“敬礼!”
一声令下,国歌奏响。国旗缓缓上升,在晨风中舒展开来。那一刻,万籁俱寂,唯有雄壮的乐曲在广场上空回荡。我忽然感到眼眶发热,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胸中涌动。抬头望去,国旗在晨曦中猎猎作响,那鲜红的底色上,五颗金星熠熠生辉。
记得少时读鲁迅,见先生曾道:“中国者,中国人之中国。”当时不甚了了,而今站在这里,忽有所悟。这土地,这人民,这飘扬的旗帜,都是我们的。我们或许平凡,或许渺小,但当我们站在这面旗帜下,便与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血脉相连。
升旗仪式结束了,人群却久久不散。大家仰望着已经升至杆顶的国旗,仿佛还在回味刚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。我在广场东侧的长椅上坐下,取出随身带的馒头和豆浆,权当早餐。望着眼前熙攘的人群,忽然想起汪曾祺先生笔下那些市井百姓,他们平凡而真实地活着,却也在不经意间参与并见证着历史。就像今天来看升旗的每一个人,无论是北京本地人,还是远方来的游客,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。
太阳升高了,天安门城楼上的琉璃瓦反射着金光,愈发显得巍峨壮丽。我起身漫步,信步来到金水桥前。河水潺潺,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红墙黄瓦。几个老人坐在河边下棋,悠闲自在,仿佛外面的喧嚣与他们无关。这大概就是北京的性格吧,既能承载国家大典的庄严肃穆,也能包容市井生活的琐碎平淡。
那次北京之行已经过去多年,但每当国庆来临,我总会想起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情景。人生中有许多时刻如过眼云烟,但总有一些瞬间,会永远烙在记忆里,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。
人生易老,山河依旧。惟愿这片土地永远安宁,惟愿这面旗帜永远飘扬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