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一个竹筒茶叶盒里的抗战记忆
商河融媒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,80 多年前,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,在各个抗日根据地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。冀鲁边根据地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一翼,承载着太多英雄故事。贾庄镇李辛家村李兆廉老人的父亲李宪吉就曾在这里参加革命。本期《铭记历史·缅怀先烈》,就让我们跟随李兆廉老人的讲述,回忆其父亲那段镌刻在血脉里的烽火记忆。
在李兆廉家里,有一件承载历史的“信物”——一个竹筒茶叶盒,这是他的父亲李宪吉的遗物,更是他在抗战时期参加过革命的见证。
记者见到这个承载着抗战时期记忆的茶叶盒时,发现其外壁已经老旧斑驳,还有了细微的裂缝。李兆廉拿着茶叶盒向记者介绍,在茶叶盒的底部有一个小夹层,有情报时就将其放在这个夹层里。“要大胆,遇到盘查的,不能紧张,不能害怕。”李兆廉回忆父亲跟他说过,做这项工作得有很强的心里素质,“你一害怕人家就看出来了。没有胆不能干这个活。”李兆廉父亲还有一套对付不同敌人的经验:遇到伪军,给他塞点钱,他就会放行;但遇到日本人,就得大胆,实在不行,把茶叶倒出来让他们看。
据了解,李宪吉年轻时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当一名小军官。早年间,他参加过鲁北地区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,和战友们一起扛枪打鬼子,想把侵略者赶出家乡。可后来战事失利,部队被打散,他便一路辗转回到家乡,在当时局势混乱的情况下,毅然追随冀鲁边二分区司令员,时任临邑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的徐尚武,加入了抗战的队伍,成为了一名情报员。
李兆廉听父亲回忆时说过,徐县长处处为老百姓着想,事事都先想着老百姓,因此他才愿意跟着徐县长一起抗战。“其实那时候田敬堂也认识我父亲。”李兆廉觉得父亲很有骨气,“田敬堂也曾拉拢我父亲,但他不去。”(田敬堂: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他曾假借“抗日”名义,组织土匪部队,骚扰乡里。1939年投靠伪县长李干城。1945年,被国民党收编。同年被八路军击毙。)
在抗战的最初阶段,抗战队伍没有武器,没有弹药,做的都是地下性质的工作。冲着共产党心里装着老百姓这一点,李宪吉毅然将自家的几十亩土地卖掉,为八路军筹措武器。“那段时间太艰苦了。”李兆廉回忆父亲的讲述,“为了节约子弹,面对敌人,用大刀砍。”
李兆廉的父亲曾告诉他这样的惊魂一幕:有一次他遭到日本人追击,好不容易逃脱了,口渴想喝水的时候,一摸水壶被子弹打了一个洞,水都漏光了,幸好人安然无恙。
抗战的最终胜利,不是靠哪一个英雄的奇迹,而是靠着无数像李宪吉这样的普通人,大家拧成一股绳,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出力。小小的竹筒茶叶盒,装过的不只是情报,更是他们的家国心。
(商河融媒综合报道)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